风景这边独好
蒙雾裹住了那冲天的电视塔,山峦叠翠,莽莽苍苍。雾霭好像给它们披上了一层薄纱,又如那皑皑白雪,真是无山不飞云,无云不绕山。走近,细细朦朦的湿气扑面而来,那脸上轻柔的绒毛似乎不堪承载,盈盈笑倒,睫毛也来凑个热闹,扑哧扑哧地眨巴着,拨动着雾霭萦绕的清晨。捧一本书,在雾霭中行进,登上半山腰,没有俯视全城的开阔倒是觅得一处清静、凉爽之地,品一杯牛奶,尝一点酸涩,哼一首自嗨。
总是会莫名地喜爱秋天,不是因为悲秋,也不是言秋日胜春朝,也许是作为一名爱读书的人习惯拥有的莫名的“文艺范”。
主干道上的梧桐叶在彻底成熟之前总是容易让人忽视,我们匆忙地走在树荫下,梧桐树只是一处给人纳凉、使人心暖的场所;偶尔彳亍在主干道上,梧桐树倒是能与你交流,沙沙的声音搅动着你或舒畅或烦躁的心情,真是可爱至极。但是一到秋天,道路上落满一地的梧桐叶着实让人感觉置身布满诱惑的红国。一阵秋风拂耳而过,一片梧桐叶随风而起,似一只展翅的蝴蝶,缓缓起身盘旋,亲吻过我的发梢,优雅地掠过我的脚尖,然后静静地躺在那儿,似面带微笑又好像低声呼唤。学校的梧桐树没有香山的红浪席卷,没有南京的委婉可人,但我喜欢这里的梧桐叶。在梧桐叶落地的那一瞬间,它的生命几乎是没有了,但是多情的人儿总是喜欢在那一刹那接住那片梧桐叶,或夹入书中,或放入包里,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梧桐叶的生命,以收藏来表达自己对梧桐叶的喜爱。其实,是对这布满自己脚印的校园的想念。虽然我到这个美丽的校园才一个年头,却已经想好如何来想念这座象牙塔了。可能这就是喜爱吧!
喜欢校园的风景,同时也喜欢能够让我觉得思想有碰撞的课堂。大学的课堂不再是高中的纯粹知识传授,而是通过学习知识来获得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所以,我不用担心是否已经做好笔记,只是习惯拿一支笔,抱一本书,走入教室,坐定,等待着一次次思想的引导和碰撞。
寻找思想之地不只是课堂。课堂给予的是知识的一种引导,更加浩瀚的书海才是精神的归属地。因专业的需要,总会跑到期刊室,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杂志。有人说,图书馆是一座浪漫之城,我想是对的。因为在这里,我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——书籍。“有美人兮,见之不忘。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”追随每期的杂志已经成为习惯后,发现这着实是一个令人“讨厌”的事情。抽空、挤时间,只是为了一次相遇,但这也是美好,或许现在的我就是咧着嘴说着这句话的吧。走出期刊室,借一两本小说,填补一天中的空闲。喜欢小说,因为小说让人真实感受到了时代的厚重,又见证了作者飞扬的思想。在霍达笔下,看到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,一个爱情悲剧;在路遥笔下,看到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和孙氏兄弟对命运的抗争;在莫言笔下,看到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和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;在雨果笔下,看到拿破仑战争和战争之后的辛酸故事。在没有波澜起伏的平凡生活中,我感受着不平凡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现实。对我而言,只有在大学,在淮师,才会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时间让自己能够忘我地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,感受自己的心迹。
大学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,还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。班级工作的不顺心或者是学生会、社团活动的忙碌,经历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多的磕磕绊绊与苦恼,但现在托腮冥想,脑中涌现的更多的竟是那一丝丝的清凉和那一片片的红火。
大学宿舍是一个温馨的家。不管在外面受到什么样的委屈,走进寝室,疯疯癫癫地和室友倾诉,或是毫无道理地撒泼,没关系,室友都会包容你,她们不会在你的伤口上撒盐,反而是为你鸣不平,可能她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是怎样的。这就是室友,给你温暖,给你依靠。感谢学校,为我提供平台结识了室友。
喜欢在操场上独自一人散步,篮球场上总会不间断地有一群群男生在斜照阳光下跳跃的身影。我喜欢阳光的男孩,总会幻想着自己如同小说中的痴女般,拿着一瓶水,等待着挥汗如雨、咧着嘴对你傻笑的男孩。阳光一缕缕地拼凑成了背景,嘈杂的篮球场已经被笑容融化,只有两人的世界,唯美至极。当然,这只是自己小说看多后的“浪漫情怀”。但也只有在学校,才会有这样的幻想与憧憬,抚慰着青春悸动的心灵。大学,什么都会进入你的视野,也只有大学,能够装载着你的天马行空,你的异想天开,驶向彼岸。而我,正在这,在淮师,努力地划着属于我的船桨,清静简德。
心情不好的时候,我喜欢从外语楼爬山到艺术楼。静谧的气氛,清新的空气,远眺的视野,远方的目标也慢慢近在眼前,烦躁的心情也慢慢平复。这时,一路向上的负担将变成自己的礼物。因为在爬坡中,不只是身体的锻炼,心绪的平复,更多的是对自己行进路上的思考。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大海,没有一览无余的风景,没有一马平川的道路,但是,“如果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”,我在上坡中学会了体悟。
感谢淮师大,在我懵懂时,帮我学会了思考;在我委屈时,帮我找到了依靠;在我迷茫时,帮我找到了路标。淮师大,以她40年的深厚底蕴,犹如母亲般,用她的一言一行、一颦一笑引导着青春的我与社会衔接。没有宣誓,没有疯狂,有的是谆谆教诲和细水长流,博学、慎思、励志、敦行。
这事,这人,这时光……;那时,那景,那难忘……
亲爱的母校,趁着我还在您的怀里,请接受我最真挚的拥抱吧!
作者简介:童伟璇,女,1995年生,浙江兰溪人。我校2013级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