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友文选>> 正文内容

而今重到情更亲 ——我与淮北师范大学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02-28 点击数:

我的第一次远行,是在十二岁时独自一人从家乡亳县坐汽车去淮北。

那时候,二姐是知青,上山下乡从亳县来到淮北市高岳公社。因为二姐的缘故,我对淮北这座离亳县最近的“大城市”很向往。刚上初中时,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,想出远门,就跟二姐联系,去了淮北。几十年过去,当年的淮北与相山,渐渐只剩下朦胧飘渺的印象。可那像试飞的小鹰一样,又紧张又兴奋的心情,一直都刻印在心底,连带着让淮北也烙在我的生命中,成为我成长的一个重要站点。

七十年代末,二姐招工进了淮北市食品厂做售货员。她用节省下来的工资,买了一斤多全羊毛的绒线,亲手为我织了一件背心。我第二次来淮北,就穿上了那件墨绿色的背心。那个年代,羊毛背心简直是“奢侈品”。多少年我一直都穿着它,走南闯北的时候,有它相伴,平添了许多温暖和自信。

1980年我考入杭州商学院。亳县当时不通火车,须先坐汽车去附近的蚌埠、商丘或者淮北,转乘去上海的火车,再从上海转车到杭州。当时,还只有淮北有通往上海的始发车。能买上淮北到上海的火车票,就有座位。那个年代,坐长途火车而能有一个座位,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。淮北,就成为我大学四年的幸福起点。

大学毕业后,我分配到安徽财贸学院工作。我的发小关志民,也同年从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,分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。1985年,我趁着来安财在淮北的函授点授课的机会,到煤师院找他。印象中是一个傍晚,暮色四合,相山静穆而高峻,我俩在空旷的校园里散步,从初中一起学绘画的事情一直聊到遥远的未来。关志民后来与煤师院中文系老师全似葵结婚。每年春节回亳县,我们两家人都有小聚。不几年,他们夫妇一起调到大连轻工业学院;再后来,他们又去了美国,定居在波士顿。现在,志民已是知名画家了。

1998年,我在安徽大学参加全省高校教务处长培训班,时任煤师院教务处长的张学斌是我们的班长。学斌班长工作热心负责,积极为大家服务,像个老大哥的样子,树立了良好的煤师院形象。后来班长英年早逝,让人极为痛惜。

最难忘的是在培训期间亲聆煤师院王彦坦院长讲授高等教育理论。王院长是著名教育家,那娓娓而谈、纵横捭阖的学者风范,让我钦慕不已。后来安徽财贸学院更名,派我来请王院长做指导专家。我从藕香墅宾馆看到王院长从家属区走来,精神矍铄,步履稳健,气质闲雅、庄重而又洒脱,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他将《教育的理念与追求》一书签名送给我。那是他多年来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。书中对科学治校、民主办学的追求与秉持,对以教学为中心、以育人为根本的坚守与发展,对融汇百家、尊重创新的论述与阐发,带给我很多启发。王院长在安财几天,我全程陪同。高山景行,而得亲炙,当时情景至今令我感念不已。

此后因工作关系,我跟煤师院的联系更加密切。煤师院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之后,我又曾多次前来考察学习。相过从的有王磊校长、陈国龙副校长、谢阳群副校长、陈士夫副校长、马忠贤教授以及有关学院的领导们。2012年上半年,为硕士点建设问题,我带财大两名副院长到淮师大学习调研,受到热情接待。

20129月,我调任淮北师范大学校长。时隔数月,重至淮师大,身份已由局外人转为主人翁,真是感慨又激动。但几乎不需要任何过渡,我立刻就适应了新角色、新环境,在党委的领导下,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,齐心协力,推进学校综合改革、制度建设和校园环境改造。今年年初,召开了师大更名后第一次党代会。围绕党代会制定的“1210目标,学校将不断深化改革,加快内涵发展,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,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。相山校区的发展,滨湖校区的建设,都因目标明确、措施得力、上下团结而进展顺利、形势喜人。

加入到建设淮师大的队伍中,一晃已近两年。对淮师大的师生、淮师大的一草一木,我倾注了心血,也收获了真情。感谢淮师大人的包容和支持,使我真正融入这个集体,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力量。

回忆起与淮北、淮师大的结缘,觉得人生中有很多事情,本来就是相互牵连着的。二姐来淮北,如同给我打前站;志民的发展,则让我看到了煤师院的生机活力;从老王院长手中接过赠书,好比是接过那柄接力棒。亲人、朋友、前辈,似乎都为我做好了铺垫。而今重到情更亲,那早已扎根在心中的深厚感情,必将促使我与全体淮师人挽手同行,祸福不避,生死以之,成就淮师大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
 

作者简介:王建刚,男,1963年生,安徽亳州人。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,校学科带头人。20129月来校工作,现任我校校长、党委副书记。